闲逛知乎,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回答。
第一个,刚上大一的00后小伙,在问题“男生真的很不能接受彩礼吗”下,写了一句:
我明确宣布,要彩礼的一切免谈。
他随后还补充了几点:
“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,而不是两个家庭的事情。彩礼是女方家庭提出的要求,你见过为了结婚张口就来二十几万零花钱的女生吗?”
“我不能保证彩礼100%地用在妻子身上或为她服务,我当然不能做对我不利的事情。”
“女方的家人由女方负责,他们对我来说只是座上宾而已。女方家族的葬礼我可以写悼词,但保留不出席的权利,我也会让将来的妻子这样要求我。”
他条条梳理完,最后斩钉截铁地阐明自己的婚姻信条:
谈恋爱靠感性,结婚靠理性,黑白分明清清楚楚,要以立法的心理看待婚后的一切关系,容不得半点模糊。
这百字回答,在知乎激起千层巨浪。
礼貌一点的,说他“幼稚得不行”;难听些的,直接怼上“空手套白狼”。
支持小伙的,帮着出击,“人家不掏钱你们划走不就行了,为什么非得强行输出自己的观点?”
“发表发表观点就有这么多阿姨出来教他做人了,妈味太浓。”
从9月30号小伙留下回答,到假期结束。
这七天内,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战场。
他们从彩礼吵到两性关系,从女权吵到平权,最后又回到彩礼……战火外延到微博、豆瓣、虎扑,远征军团虽迟但到。
如今近十万人在这条回答下针锋相对,吵得不留情面。直接刷新了知乎评论区讨论量的最高纪录,被网友戏称为“性别战争里的凡尔登绞肉机”。
第二个,是一姑娘@小草莓想喝奶茶 的自述:
本人女,不要彩礼,不要房子车子,不带嫁妆。
支持完全平等婚姻。
和00后小伙一样,姑娘也补充了几点:
- 不住夫家
不喜欢“嫁娶”的说法,结婚不是嫁到别人家,而是成立自己的小家庭。没房子没关系,租房也可以。
- 家庭支出共同分担
虽没有大富大贵,但还是A得起,结婚不是在找长期饭票。
- 家务共同分担
提前约法三章,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事务分工合作。各自做合约中约定好的部分,如果不履行就罚款,互相监督。
- 不要逼我生孩子
婚前约定好,我想生就生,不想生就不生,不要逼迫。长辈的逼生无所谓,我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念叨而改变自己的人生。
- 如果生了孩子,女孩随女方姓,男孩随男方姓
- 生孩子的费用及产后康复的费用由男方全额支出
毕竟我承受了痛苦,他不能一毛不拔。
- 孩子的花销AA,产假结束后我正常上班,请阿姨照顾孩子,请阿姨的钱AA
- 尊重我的决定,别想让我放弃职业专门照顾家庭
不要说我算计,要公平就要彻底的公平,不要吃着旧观念的红利,还要新时代的好处。
这话一出,又掀起了另一场“男权”和“女权”的世纪对决。
看完了两个故事,很多人不免感慨,在恋爱自由、婚姻自由的今天,彩礼仍然能在当代男女的心里占据这么高的地位,甚至能够决定婚姻的存亡。
那个喊着“要彩礼一切免谈”的小伙子,把婚姻捆绑于冰冷的法律条款。他把婚姻当作竞争而非合作,把夫妻视为对手而非队友。
那个表态“不要彩礼要平权”的姑娘,试图让自己远离婚姻的鸡毛蒜皮,可是生活里的细枝末节,如何能用几句话撇清。
《凤凰周刊》说,中国式彩礼,男人拿不出,女人拿不到,本质上还是双方家庭经济与综合实力上的互相筛选。
实际上,彩礼的背后,还蕴藏着两个更深层次的矛盾和现实。
第一,是男女地位的矛盾。
南开大学李永萍老师研究彩礼多年,实地调查后发现,越是贫困的地区,越容易出现高价彩礼,反而在大城市、南方一些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村地区,彩礼不升反降。
有意思的是,如果男方家庭经济条件已经很差了,女方反而还会多要一点彩礼。
因为这笔钱,对她们来说就是一笔“保险金”。
本就生活在城镇乡野,女方无法确认男方未来家庭的收入状况,也无法完全凭运气赌一把,将自己的未来都建立在一个男人的良知和责任心上,彩礼就成了一种“婚姻偿付”。
而对女方来说,她日后要承担生育、抚养儿女、职场歧视、赡养公婆等一系列责任,还要承担离异带娃、社会舆论的风险。
所以直白地说,彩礼就是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一种补偿。
这不是由某一个女性决定的,而是沉淀了千百年的彩礼的文化内核。
谢谢
不要再发垃圾评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