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时间,娱乐圈可谓是异常猖狂,从偷税漏税到涉黄涉毒,从粉丝互撕到艺人失德失范,已经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,并且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。
自从“清朗行动”后,相关部门对娱乐圈进行了严厉打击,可算是消停了不少,最蹦跶的都被抓进了牢里,还没被查的已经早早销声匿迹躲风头去了。
就在大家以为没瓜吃时,李维嘉送上门了。
最近,有群众在“湖南广播影视有限公司”门口聚集,衣服上写着“李维嘉失德艺人”,据悉是因李维嘉代言的一款茶饮公司跑路,从而被指责骗了加盟商的血汗钱。
随后李维嘉赶紧出来澄清,早在今年6月份就已经与相关公司解约。
尽管如此,某台的主持人依然可谓是频频翻车,和他们签署的“艺德承诺书”相比,犹如一场滑稽电影,但整治娱乐圈真的仅仅是因为艺人失德这么简单吗?
如今的娱乐圈已经不仅仅是追星这么简单,从购买唱片到集资应援,从活动现场到接送跟机,已经不再是个人追捧,而是如同邪教般的集体行为。
而在这背后,正在形成一条十分完整的产业链,“明星营业、粉丝打投、站姐集资”体系正在构建得愈加成熟。
几个月前,《青春有你3》的投票环节里有个设定,购买指定乳制品并开盖扫码,就可以为自己的偶像投票助力。
仅仅一天时间,27万瓶奶被倒进下水道,总花费8904万元。
其中一名粉丝称,平台里会给每个偶像一个榜单,花的钱越多,投的票越多,哥哥越有可能出道,曝光率越高。
于是为了让自家“哥哥”出道,粉丝们真金白银地整箱整车地买乳制品,还专门雇人拧开盖子扫码投票,喝不完的奶就直接倒掉。
一边是饭都吃不起的贫困山区孩子,一边是把奶直接倒入下水道的粉丝,这是何等的讽刺!
不仅如此,粉丝们还会集资雇人代投,在打榜竞争中,6个小时能集资近千万。
为了维护偶像的排名和热度,粉丝们做假数据打榜,集资花重金买周边产品、歌曲专辑,建立粉丝应援会,并且还有站姐、反黑、打投、文案等等严格分工,堪比一个大机构。
这已经不再是纯粹地对偶像的热爱,而是成为资本的傀儡,资本大肆操控娱乐圈,疯狂割粉丝韭菜。
于是没有实力的艺人靠假数据霸占C位,明星从粉丝口袋里搜刮钞票,却对粉丝的疯狂行为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当初李易峰凭《古剑奇谭》霸榜艺人新媒体指数榜78天;鹿晗讨论量突破1亿条创下吉尼斯纪录,由此开启了内娱流量时代。
而这背后就是以“流量为王”的忠实信徒们,她们将明星们捧上顶流的宝座。
数据造假带来的是巨额利润,娱乐圈不正常的行业生态,不仅仅在于艺人职业水准如何,归根结底是资本逐利的结果。
只有深刻触及和打破饭圈乱象背后的利益链条,才能真正还娱乐圈以清朗。
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什么饭圈文化是怎么来的。
所谓“饭圈”,就是粉丝群体的简称,而且这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。
80年代开始盛行的港星就已经形成了追星热潮,算是萌芽时期,而2005年《超级女声》被认为是追星文化的正式开端。
像李宇春、周笔畅这些早期明星就已经有不小的粉丝群体,并且粉丝会自发地组织大规模应援会为偶像争取关注。
随着互联网逐渐普及,为原本线下的粉丝提供了远距离追星路径,不受空间、时间、地域影响。
坐在电脑前拼命砸钱就可以让自家爱豆走上巅峰,隔着屏幕就能看到偶像的跟拍图,打开手机直接达到精神高潮,何乐而不为呢?
像2018年兴起的《偶像练习生》《创造101》更是将饭圈文化推向极致,吸引了大批量的粉丝,逐渐朝疯狂的方向发展。
而且这些粉丝不是像那种佛系追星,而是通过网络,形成了纪律严明、分工明确、行动力极强的组织,从“追明星”变成了“养明星”。
饭圈文化就好像一个圈子,很多粉丝急于得到认同感。
我想起以前高一的时候喜欢过一个韩国的明星组合,有次去学校的时候穿得是他们演唱会的周边衣服,隔壁班一个不认识的女生突然一脸兴奋地凑过来跟我说,“啊!原来你也喜欢这个组合啊!”
陌生人会因为共同话题聚在一起,粉丝也是一样,只要她们有组织地聚在一起,只要有领头人给她们布置任务,她们大多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做。
再加上大部分粉丝都还是青少年,精神上的渴望、追求时髦刺激等心理因素,让他们甘愿投入到这个群体的狂欢中,哪怕花光积蓄也要为偶像打榜。
有一名赫赫有名的饭圈“站姐”称,只要你带带节奏,这些粉丝很容易被带动情绪,而且他们除了追捧艺人,还会追捧你,虚荣心会得到满足,
他们是最容易成为被煽动和被资本裹挟的对象,缺乏社会阅历和判断力,会被诱导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为偶像应援、投票、买周边。
像我们常说的脑残粉,比如吴亦凡被捕后,还有粉丝扬言要劫狱,要挖地道,要和军队干仗,这种大部分是投入了过多情感和物质的粉丝。
就是那种应援喊得最欢,打榜投得最多的那种粉丝,这种粉丝基本很难理性判断,甚至有时候还会强行把想法安在偶像身上。
所以之前吴亦凡被批捕后,她们还认为吴亦凡就是被陷害的,甚至攻击司法部门,所以她们的强盗逻辑根本无法沟通。
并且这类狂热粉丝很喜欢参与各类事情,希望获得话语权,而且通过群体共鸣,她们会获得认同感。
觉得自己为自家哥哥姐姐的出道贡献了力量,为爱豆鸣不平是充满了正义,每一件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,所以她们能借此感受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崇拜、憧憬的粉丝心理在非理性情绪和互联网便利的影响下,滋养出蓬勃又畸形的饭圈生态。
我们抨击明星失德失范的同时,不能忘了他们背后还有庞大的粉丝群,这些缺乏监管、鱼龙混杂的群体,将艺人当做崇拜图腾,被灌输偏执、片面、激进的思想。
形成“偶像至上”的价值观,对于他们来说,这就是主流价值观,令人发指的不止是青少年被扭曲三观,成年人也不例外。
曾经有老师是肖战的狂热粉丝,不仅把追星态度强制贯穿给学生,还带领学生一起做应援,可怕又可悲。
不仅是精神上的洗脑,饭圈大佬还会怂恿青少年全力以赴为偶像花钱,曾经有粉丝爆料说,在粉丝群里,不为偶像打榜就会被孤立被网暴,花的越多越会被追捧。
于是就连为明星花钱也形成“内卷”,蔡徐坤过生日时,粉丝定制了价值12万元的麦克风,还包下了各地广告屏应援,富裕家庭咱们就不说了,问题在于很多粉丝只是普通家庭,拿年迈父母的血汗钱为月薪百万的明星打榜应援,良心不痛吗?